在建筑施工、设备安装等领域,吊装作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。然而,一次次惨痛的吊装事故却不断敲响安全警钟。深入探究不难发现,这些事故背后,往往都藏着难以忽视的疏忽。
超载作业是引发吊装事故的常见“元凶”。部分操作人员为赶工期,擅自起吊超过额定载荷的重物,起重机不堪重负,极易发生倾翻、钢丝绳断裂等险情。2023 年某地一工地,因违规吊装超重预制件,起重机瞬间侧翻,造成 2 人重伤。这起事故就是对超载作业危险的深刻警示。
设备检查与维护的疏忽同样不容忽视。日常作业中,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,对起重机的关键部件如吊钩、钢丝绳、制动器等不进行定期检查,即便发现磨损、裂纹等隐患,也未及时维修更换。带病作业的设备,在高强度工作下随时可能“罢工”,导致重物坠落,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
操作流程的不规范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。一些操作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作业,对吊装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程掌握不熟练;还有人在作业时违反“十不吊”原则,在恶劣天气下强行吊装,或在吊物下方停留、行走。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违规操作,都极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。
此外,现场管理的疏漏也会给吊装作业埋下安全隐患。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,未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,作业区域人员混乱,这些问题都可能干扰吊装作业的正常进行,一旦出现意外,难以迅速采取有效应对措施。
吊装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,每一次事故背后都存在着人为的疏忽。为避免悲剧重演,企业必须强化安全管理,严格落实设备检查制度,加强人员培训;操作人员则要时刻保持警惕,严守操作规程,杜绝麻痹大意。唯有将安全意识贯穿于吊装作业的每一个环节,才能真正筑牢安全防线,守护生命与财产安全。